漫画 张怡鹤
眼下,中奖、传票、刷卡、退税、电话费超支等常规的诈骗手段已经没有太多威胁,不少不法分子开始把脑筋动在了家有儿女的家长们身上,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爱子心切等心理,设计陷阱,特别是一些幼儿园或学校主动或被动地成为帮凶,增加了伎俩的可信度,使得不少家长上当。
忽悠一:明星梦吹进幼儿园
11月底,朱女士去幼儿园接孩子的时候,幼儿园老师给了她一张通知单,上面写着“某某小朋友,某剧团请你参加试镜,请周末到某地参加试镜”。朱女士说,幼儿园老师告诉她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朱女士称,儿子今年5岁,长得很白净。一听说可以试镜,虽然确实也怕是骗局,但老师只通知了几个学生。她还询问了同班的几个家长,他们都说没收到,她觉得可信度很高。
朱女士说她当时自信心膨胀,真的认为儿子被星探发现了,甚至还与老公商量规划并憧憬孩子成星之后的种种优越与烦恼。可由于周末有事,朱女士没能带孩子去试镜。待到周一时,朱女士想起此事就上网查,发现很多人跟她有同样的遭遇。一位妈妈在网上发帖称收到了相同的童星剧团试镜通知,该剧团自称是属于北京一家大型的电影制片厂,结果该家长带着孩子去面试之后,对方当即表示要签约,但是得交半年的培训费6800元,“我们觉得不靠谱,赶紧就撤了”。
忽悠要点
1.老师亲手发通知
朱女士说,她之所以相信这件事,主要是幼儿园老师亲手给她的通知单,且没有几张,她就认为是剧团正常到幼儿园选角的工作行为,所以感觉可信度很高。
2.只通知个别学生
记者发现,这类试镜活动一般不会大面积通知。一来让家长信以为真并激起家长的虚荣心;二来也防止家长之间互相沟通,往往整个班就通知个别学生。
外地案例
家长交钱培训被骗
据上海媒体报道,有家长接到公司的试镜面试电话,对方准确说出了孩子的姓名、学校等详细信息。根据这家文化传播公司的小演员招募广告,只要支付18000元,孩子就有机会出演《小阿凡提游记》系列剧,在电视荧屏上露脸;孩子还会接受剧组的定向培训,上海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表演系的专家为其授课老师。
然而,交了钱的家长们却发现,上课的“专家”是二十来岁的毛头小子,上课内容和上课时间极不规范,让孩子当演员上电视的承诺更是迟迟没有兑现。陆续有家长投诉,称遭遇了造星培训骗局。
专家分析
涉及交钱就要警惕
中国人民教授表示,如果幼儿园确实想配合剧团发掘童星也无可厚非,可如果想通过机构收钱,则另当别论。
王大伟说,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一旦涉及要交钱,就必须谨慎。因为参加电视剧的演出,并不需要家长自己出钱置装,孩子还会有相应的报酬。家长要对这种骗术有所了解,避免有培训机构以此为幌子进行诈骗。
忽悠二:遵师嘱早起看广告
不久前,姚先生小学一年级的女儿放学后带回了学校“素质教育与考试心理”的通知,要求周六早晨6点45分锁定某家卫视频道,还要家长看完后如实填写表格。姚先生称,本以为老师让看的是什么重要的东西,可看到一半,他发现,整个节目都是在推销一张名为“学习考试好帮手”的学习光盘,和平常看到的电视购物节目没什么两样。
这个节目视频里的主讲人自称是北师大博士周全华,他在节目中并没有提到素质教育,而是大谈考试和分数的重要性,还讲了好多考试猜题的技巧。几次说到关键方法介绍时,他都欲言又止,大肆推荐“学习考试好帮手”的教材。整个讲座的视频约一个小时,屏幕下方不断地提示这套音像教材的销售地址及优惠时间。
姚先生很气愤,看到一半就换了频道,并在调查表上写下了自己的不满,但女儿周一反馈来的消息让他很吃惊:全班多半同学的家长在看“广告”的当天就前往销售地点花几百元买了一套推销的材料。听到女儿的反馈,姚先生开始有些后悔和担忧了。
忽悠要点
1.学校发通知
早起看电视,多缘于学校老师对孩子的要求,特别是学校以正式书面方式的通知,更让学生和家长一方无比重视。即使发现是广告行为,大多数家长依然会理解为这是学校的某种暗示,因此纵使千般不愿意也只能花钱消灾。
2.以应试做噱头
虽然学校说讲座内容是素质教育,但其实与素质教育无关,只是以应试为噱头,甚至讲解靠概率猜题的“旁门左道”。然而,在一考定终身的教育主旋律下,不少家长仍然愿意花钱让孩子掌握多一手考试的技巧。
外地案例
电视销售在多地上演
据媒体报道,南京、杭州、武汉多个城市都发生过类似的事情,称“早起看广告”并非仅发生在一所或几所学校,包括不少名校在内的多所中小学家长都曾接到学校通知。
按照部分学校的说法,他们学校之所以下发看电视的通知,是因为收到了正规的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的通知函。另外,媒体调查后发现,北师大并无叫周全华的博士,且光盘包装上的出版单位也查无此地。
专家分析
理性判断避免受骗
王大伟说,这属于厂家生产出的考试辅助品,只是借助了电视营销手段,且有学校下文要求。很多情况下学校下文时多少获得了利益,与厂家产生权钱交易。他表示,即便如此也无法构成诈骗,只能说是厂家的营销手段,并获得了教育系统的支持。
王大伟建议,家长在遇到此类事情时要理性判断,因为如果自己不愿购买的话没有人可以强迫。
假期提醒
不要在微博上过多暴露家人信息
由于年底临近,很多孩子很快就面临期末考试,并拥有不短的假期,很多家长也面临着假期班的选择。王大伟对家长和孩子的安全也提出了建议:
1.给孩子多放假,不要增加过多的负担,以免孩子有逆反心理。
2.假期是刑事案件高发期,家长要防骗,防抢劫,保障孩子的安全。
3.可让孩子参加一些安全教育、道德教育的课程,安全教育可很好的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4.目前很多家长也使用微博进行交流,王大伟提醒家长,不要在微博上暴露自己和孩子的照片,不露富、不炫富,以免出现微博绑架的情况,对于人名和地名需要进行模糊处理。
忽悠三:
11月初,龙先生接到孩子所在小学的电话,通知孩子下午放学后要随家长一起聆听一场主题为“感恩教育”的大型讲座。
“我到的时候,一群人还在操场上搭演讲台,背景布上写着感恩教育校园万里行励志演讲。”龙先生说,看起来还像那么回事。下午3点多,讲座正式开始,一千多名家长和学生在操场席地而坐,学校领导和部分老师也在现场观看。一位自称姓康的男子上台演讲,“他声音洪亮,慷慨激昂,有的时候说得还很煽情。”
据龙先生回忆,讲演有三个环节,一是学会感恩父母,二是学会感恩老师,三是有关爱心礼物的咨询。台上老师声情并茂、声泪俱下的演说,现场不少女老师、女家长和孩子们开始抹眼泪,甚至有学生当场就向自己的父母下跪道歉,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自己的父母。到了爱心礼物的咨询环节,康老师不失时机的提起,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好地发展,家长们赶快抓紧时间到台前来咨询这份爱心礼物。原来,这个爱心礼物是一本书,书名是《感恩我们要行动》。
“这本书原价52元,现场卖50元。”龙先生说,讲座举办当天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家长购买了这本书。该书共270多页,内容主要是谈孩子如何学会感恩。买完后翻阅时龙先生才发现,这本书纸张粗糙,是黑白印刷。“这样的书竟然卖给我们50块钱,早知道不买了。”家长王先生说,若不是学校邀请讲师团来讲课,他绝不会购买这本书。
催泪讲座变相卖书
忽悠要点
1. 校园内办讲座
无论校方事后如何解释,但一场讲座被安排在学校内进行,并且由学校出面组织全校师生和家长一起听讲,很容易就让家长认为这场讲座是校方举办的。出于对学校的信任,心理防备就会降低许多。
2. 先煽情再卖书
讲师团利用家长们的心理,怕直接推销书籍遭到抵触,所以在售书前做一个正规且精彩的演讲,此时再将和感恩主题的书籍关联起来,就显得水到渠成,之前受感动的家长往往会慷慨解囊。
外地案例
感恩讲师团属骗局
“感恩讲师团”自称是全国性的巡回讲演,安徽、江苏等多地媒体曾报道其打着讲演旗号卖书的手法。一些学校表示,对方提供的材料显示,演讲活动是“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和“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举办。
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称,近期他们已接到多起类似投诉。“2010年上半年,我们曾组织过感恩教育进校园的公益活动,当时并没有卖书。”该工作人员称,此项活动早在2010年11月就已终止,之后凡是打着他们旗号进行演讲和卖书的行为都是骗局。
该书注明的出版方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称从未与感恩讲师团合作并推销过这本书。该社相关人员证实,《感恩我们要行动》书籍是他们出版的,但书的内页配图都是彩色的,而非学生家长购买的黑白配图,“极有可能是有人盗版了该书,打着我们的旗号进行牟利。”
专家点评
会议售书伤害听众
王大伟介绍,这种方式无法构成诈骗,可以称为“会议售书”。正规的方式是如果有读者真的需要,组织会议时,当地书店会组织到现场进行售书。但是如果组织会议的目的不是为了讲座,而是为了卖书,就伤害了前来听讲座的听众,对书的作者的名誉也有损害。在法律上,也无法追究为了卖书而组织会议的活动,主要是消费者或者说是家长要理性判断,慎重购买。
专家支招
家长委员会是解决之道
知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表示:现在出现的很多忽悠家长的陷阱其实都是学校、老师的出现使家长放松了警惕。熊丙奇表示,问题的核心是学校、老师在推荐的产品中,有无利益挂钩,是否从中拿回扣。按照教育部门的规定,老师和学校是不能向家长推荐产品的。如果学校以帮助某些机构办事为目的,存在利益挂钩行为,那么就是忽悠学生家长。比如向家长推荐演艺培训班或者要求家长收看某档推销类的节目,实际上都是为产品而服务的,严格说,属于违法违规的行为。老师如果参与利益分成,还会涉嫌贪污罪。
熊丙奇说,家长在学校和老师面前处于劣势,如果不买老师推荐的东西,他们就担心老师不高兴,从而对孩子不利。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应当成立家长委员会。目前出现侵犯学生与家长权益情况的学校中,多数都没有设立家长委员会。如果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则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有损家长利益或者家长不情愿的事情可直接拒绝,不会再碍于老师情面,出现勉强消费的情况。
(京华时报)